发布时间:2021-12-30 来源:组委会
被网友总结为很“南”的2019年已悄然而去,2020年不约而至。鼠年春节已临近,各家媒体忙着盘点,各行各业也忙着总结、展望。
2019年,有一个行业消息频发,牵动着全社会的目光,就是能源电力行业。年初,
国家电网:提出“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 南方电网:提出“推动公司向智能电网运营商、能源产业价值链整合商、能源生态系统服务商转型”的战略定位,提出要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2019年中旬,国家电投发布2018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称,国家电投电力总装机容量14487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7263万千瓦,占比50.14%,2019年上半年新增电力装机470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占比86%,标志着国家电投成为具有鲜明清洁能源特点的发电集团,战略发展方向由“综合能源集团”调整为“清洁能源企业”。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向来业务稳定、收益颇高的电力系统,都不约而同加快了转型的步伐,拥抱互联网、数字化转型、重视清洁能源是电力企业的一致诉求。要说这一切的出现并非巧合,这要从2014年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战略思想说起。
推动能源转型是能源革命的核心目标及重要任务
众所周知,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多煤、少油、贫气,煤炭一直是我国能源的主要来源,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占主导,直到2018年煤炭比例仍高达58.2%。虽然业界一直提倡能源转型,但对于一般公众来说,对使用化石能源还是清洁能源并不关注。而几年前我国北方地区屡次出现的“雾霾”现象,加深了公众对化石能源的“恐慌”,煤炭被“扣上”了环境污染第一元凶的帽子,至今也没有摘掉;此外,能源进口方面,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扼住了我国能源生命线的咽喉……
可以说在内忧外患之下,2014年6月13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举办主题为研究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第六次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了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和加强国际合作的能源安全战略思想。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归根到底,核心目标是推动能源转型,这是能源革命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其中,能源结构清洁化是重中之重,提出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占比是我国能源转型的主要目标,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为20%。如今这个数字是多少呢?根据2019年4月电力规划总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8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14.3%,报告预计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将延续清洁化、高效化趋势,消费总量呈低速增长,2020年将完成15%的目标。
面对能源革命的总体规划,推动我国能源转型,电力系统如何做呢?
能源转型背景下的电力企业转型
一直以来,电力企业都是“天之骄子”,一方面承担着工业生产、万家灯火的电力生产与输送的重大责任,另一方面也因其有着较好的利润和稳定的收益而使得不少行业“慕了”。纵观我国传统电力的产业生态,从电力生产来说,有国家能源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家电投等大型电力企业;从电力建设上来说,有中国电建、中国能源两大企业;从电力输配上,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张电力网络覆盖全中国;从电力装备上有GE、ABB、西门子、许继集团、南瑞集团、国电南自等代表性企业。
并且,我国主要的发电集团、电网企业均为世界500强,电力行业规模庞大。根据2018年的公开数据,国家电网排名世界500强的第二名,国家能源集团、南方电网、中国电建、华能集团、中国能建、国家电投、华电集团、大唐集团均已上榜。不难看出,无论是电力输配还是电力生产,或是电力建设的企业,都反映出我国传统电力产业最为显著的特点——高门槛。
不过,羡慕归羡慕,造成电力行业规模庞大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国传统电力产业寡头垄断造成的。大家都知道,无论从电力生产的设备制造还是从电网设备的维度和系统运行上来说,为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电力设备造价高昂,运行机理复杂,专业化控制难度大,造成了电力产业分工精细化和电力行业专业性极强的特点,而众多的细分领域和高度专业的壁垒,是形成电力产业寡头垄断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进入电力行业领域,因其更加环保、可持续的优点而备受推崇。但是,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角度来说,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且分散,造成电网接纳困难;
同时,随着新材料与新技术的突破促使能源转换与存储装备快速降低,出现了新能源分布式利用与多能互补的新形态,这就意味着,以往电力系统只存在电网公司与发电企业的关系,而随着发电形式的新形态,还出现了售电公司,甚至用户也参与进来了,原本只是电力的用户方,也可能是电力的生产方。这就是近年来出现的电力体制改革,从传统的垂直式的“发-输-配-用”一体化的形式,转变成自由交易的分布式多元互动体系。
而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持续“进场”,“久病难治”的弃风弃光问题,正是因为传统电力市场缺乏完善、公平的电力市场化机制,尚未培育出健康的竞争环境,加上缺乏有效的协调规划体系和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之下,在传统电力系统业务发展面临产能过剩、投资大幅减少的瓶颈和细分领域市场容量的“天花板”之下,电力企业不得不走上了转型发展的新道路。
能源电力系统新生态:与多行业交叉发展新趋势
2019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会见了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鼓励支持中央企业与腾讯公司等互联网企业加强务实合作,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这被媒体解读为电力行业全面拥抱互联网的信号。
事实上,BAT早就进入了电力行业。目前,百度、阿里、腾讯均成立各自相应的能源业务部门,对接能源行业客户需求。相对于电力系统其他企业,电网公司在数字化转型上始终走在前列,早在2017年,国家电网就已经与阿里云合作发布了“国网云”平台,而南方电网则是在调度方面与阿里云有紧密合作,借力AI优化调度预测。
与电网企业类似,发电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已展露出值得重点培育的业务。同样作为重资产企业,发电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提供设备运行效率,可以更好地降本增效,而燃煤、燃气利用效率等数据分析能力的提高,也能为此提供价值。对于发电企业而言,随着未来电力市场进一步放开,竞价上网的决策依据有赖于更深层次的数据支撑,这也是数字技术的用武之地。但是,不同于其他行业的是,能源安全问题至关重要,电力行业对数字化转型尤为慎重。
然而,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之下,无论是电网企业还是发电集团,转型之路在2019年尤为显著,不可否认的是,能源电力系统新生态是一个撬动万亿市场规模的最佳增长点。对于设备制造、工程、金融等,甚至是IT行业,能否在能源电力系统新生态之下抓住机遇、找到自己的位置尤为重要。
以设备制造商为例,传统的设备制造商是以制造销售为核心,向大型客户提供开关柜制造等方面的业务,这种“卖设备”的模式容易出现价格战、设备质量劣质化严重等问题,从而造成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停滞的恶性循环;而对于用户来说,这种“买设备”的模式也容易出现自有配用电设备与设备制造商提供的型号与质量不统一、运维标准复杂及难度大、配用电运维外委而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等问题。 假如设备制造商可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变卖设备为卖服务,向用户免费提供一系列成套设备,通过有偿提供配电服务与专业化定制运维服务获取利润,还可以通过获取用户数据为参与综合能源管理、需求侧响应、售电服务等契机,从而达到降低用户对设备、土地、建造等资金占用,降低技术革新、设备淘汰带来的投资风险;而用户向设备制造商无偿提供数据,可享受专业运维、能效分析与管理等定制化的服务,一举双赢。 对于新能源厂商来说:依赖自身的大数据平台也可以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通过自身生产的智能设备绑定客户,结合大数据技术延伸出设备租赁、远程运维以及综合能源管理等服务,比如GE、远景能源等; 对于IT企业来说:能源电力自动化或许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华为的综合能源应用系统及科陆的智能电表等; 对于金融行业来说:能源转型将能源实体性和金融虚拟性的生产需求性结合,既实现了能源行业的融资高效化,也提供了防止虚拟经济泡沫化和产业空心化的有效途径。
总之,能源转型背景下的能源电力系统新生态,提供了电力行业与多行业交叉发展的新趋势,形成了万亿级市场规模的新的增长点。无论是传统的电力公司、电网企业、设备制造商,还是如今的综合能源服务公司、数据中心、交易平台、能源服务、金融服务等,面对新的“赛道”、新的生态系统,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至关重要。
新形势之下,若是将能源新生态系统的各个参与主体集中到一起,搭建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助力电力体系新生态的形成,不失为一个最佳的选择。3月31日-4月2日将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2020中国国际智慧能源暨能源数据中心与网络信息安全装备展览会,或许能够提供这样一个电力行业与多行业“对话”的平台。
(注:本文部分内容参考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蔡泽祥博士公开演讲内容,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未完,敬请期待《万亿级规模能源电力新生态,如何找到你的位置?(二)》